人们常说,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话,那么这场战争将会在网络空间打响。随着物联网系统在网络的“保护伞”下聚集得越来越多,各个用户群体对安全性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从在我们城市交通发挥重要作用的红绿灯到为其提供能量的电力系统,再到汽车保持良好运行的管理、监控系统,网络和设备的使用中的安全性已经是现代通讯设备和系统的基础与必要条件。在网络世界中提供可靠的安全并非容易的事情。
推进物联网安全是为促进新技术产业发展而建立的重要方式,是破解诸多智慧化业务发展建设安全保障难题的可靠途径。物联网技术在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期,面临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各国都加速了面向物联网安全的相关立法和政策制度的制定,以保障物联网健康发展。
我国虽然在物联网技术方面发展得相对较晚,但近年来的进展速度却令人瞩目。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各地的物联网示范工程项目都进展得很快,物联网企业也快速增加,物联网相关技术、专利、标准和产品等数量都在快速增长。中国早于2013年就将物联网的安全性列入政府工作体系中,并不断推进物联网的安全建设工作。同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对于推进物联网秩序发展的指示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测试、风险评价、安全预警、紧急处理等制度。
2019年出台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相关标准也明确了物联网安全要求。在法规方面,我国政府部门已经颁布与网络安全保护有关的规章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为物联网行业安全监管提供了法律制度依据。在过去的一年中,《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及《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的相继发布,为物联网的建设和安全标准提供了可参照的依据。
物联网通信协议,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能、数据速率、覆盖范围、功率和内存,而且每一种协议都有各自的优点和或多或少的缺点。
认证和访问控制:通过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或设备可以访问网络。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包括用户名密码、数字证书等,用于确保设备和用户的身份合法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数据加密和解密:对数据进行加密,在传输过程中保护其机密性。常见的加密算法包括AES、RSA等,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安全传输协议:采用TLS/SSL等安全传输协议,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窃听和伪造。
安全管理和监控:建立安全管理和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防范安全威胁,并对安全事件进行追踪和处理。
安全更新和维护:定期更新软件和固件,修复已知漏洞和安全问题,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之,物联网通信协议安全技术是构建物联网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和实施。
物联网开发人员在设计和开发物联网设备、传感器、服务或任何组件时,都应当考虑到安全性。物联网制造商应当提高消费者设备和供应商管理设备的安全性。通过物联网设备提供服务的服务提供商应当考虑到这些物联网设备提供的功能的安全性,以及实现这些服务的基础设施的基础安全性。
物联网直接连接着物理世界,安全性至关重要,无论是信息泄露、系统被破坏或者被外部控制,都会导致严重的损失。然而,物联网领域相关的企业安全防范意识普遍薄弱,安全隐患严重,许多企业的产品甚至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物联网安全的问题往往不止于此,包括供应商依赖的问题,安全知识宣讲演示问题等。这些方方面面的事情无时无刻都提醒着安全的重要性。